雷锋精神——心中永恒的灯塔
50
2012年03月05日 00:00  点击:[]

“向雷锋同志学习!”距离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的时间,已经过去49年了。然而即便是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社会上的任何一位好人,仍会被人们称为“活雷锋”、“雷锋传人”。一个出色的劳动者仍会被称为“雷锋司机”、“雷锋交警”。一个杰出的团队会被称为“雷锋班”、“雷锋组”、“雷锋街道”、“雷锋集体”。一个守护雷锋精神的城市被命名为“雷锋城”。“雷锋”,已经成为亿万人感同身受的文化现象,成为一个普遍认同的美好境界。越来越多的人弘扬雷锋精神,加入了学雷锋的队伍。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新时代的“雷锋”,从不顾个人安危,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最美叔叔“列车上主动帮助残疾人的志愿者、捐款助学的耄耋老人,到用自己精湛技术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他们平凡的一言一行汇聚成了我们时代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雷锋精神没有褪色,而是散发出更加沁人心脾的芬芳,成为我们时代一面光芒四射的旗帜。

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崇高的意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是雷锋精神的特征;忠于党忠于人民,是雷锋精神的基石;甘当革命“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所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激励着无数人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爱国热情、投身社会建设共襄民族复兴。过去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信念、理想,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艰苦奋斗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内生动力。雷锋能赢得亿万人民如此真挚和长久的敬意,学雷锋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说明雷锋精神已经融入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我们的社会始终具有重大价值和长久魅力。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为全社会提供了鲜活的公民道德样本,勾勒出了理想的公民人格。仔细品读雷锋的事迹——“把省吃俭用的钱寄给灾区人民,寄给家庭困难的战友”,“节假日去部队驻地附近的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无不展示着公民道德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现而今,社会上不断涌现出的郭明义、杨善洲、余文丽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好人”,他们坚信着雷锋精神,从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模范。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个道德楷模的时候,都习惯强调他们的难能可贵、他们的品德高尚,在悲情中渲染崇高,在沉重中衬托高大,在苦与痛的铺垫中凸显高尚,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快乐,就雷锋而言,很多人都忽略了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感动中国人物”已经办了十年,翻阅这些感动中国的好人故事,其实最打动人的并不是这些好人在困境中的坚守,而是他们的快乐;倾听每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倾听他们讲述自己在助人中获得快乐的心灵故事。这种快乐,可以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充满阳光的脸上看到,从烤羊肉串的阿里木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从平凡女孩孟佩杰的笑脸中看到,从忠诚卫士刘金国的坚守中解读到。你不得不羡慕并忌妒他们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任何金钱买不到的,只有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这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它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和功利而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因此,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真正读懂了雷锋!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与现实对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再高远的道德诉求,也都需最基础的底线做支撑。雷锋不是圣坛上的道德偶像,不需要仰望;学习雷锋,更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苦差,而是希望它能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自觉。我们不能立刻消除环境污染,却可以少开一天车,为减少尾气作点儿贡献;我们也无法一下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却可以做些微公益,为他们捐赠一顿午餐;我们做不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可以不越底线,举手之劳,予人方便。我们所要追寻的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力所能及地助人、点滴之间的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

很多善行的开始,仅在一念之间,最初点燃的只是微弱的一束烛光,当无数细小的光亮汇聚在一起,黑暗就不见了。雷锋精神,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院团委)


关闭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 访客预约

    访客预约
  • 魅力船院